卡通象棋与三分赛制文字版
宝孟林 谈卫国
中国象棋进入全新时代,象棋谱坐标化,三分赛制是快车道上两条双轨,奔驰向象棋高峰。
中国象棋全面提升
棋子图标卡通化 棋谱坐标数码化 棋势评估数量化
坐标数码棋谱,是以笛卡尔坐标原理,记象棋对弈情况过程即:
横坐标棋盘竖线由左自右为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、9。
纵坐标棋盘横线由下而上为0、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、9。
棋盘九十个点位编为九十个号码,10、20、30──79、89、99。
每一个棋子2个号码有具体位置。行棋4个号码就可以表明起止情况
如红左马上跳即马2032;黑平左炮炮2737。以此类推。表述清楚,棋子变化情况明确。
势动能WT9胜势 ,是象棋新时代的新理论。是向科学方向前进。
每局计时包干,不分局时、步时 实行3分赛制
一律猜先,简化编排,简你规则。适应形势,提高效率。
象棋竞技历来都是单人,胜者一分,已经有2000多年,社会发展到今天要求多样性、科学性。改革势在必行。就像乒乓球、羽毛球从单打─双打─团体赛,唯独象棋固守不变,上世纪80年代五羊杯的和棋风吹响了改革号角。
三分赛制主要内容是
一、 每盘记三分,全胜3分,小肚2分;微胜1分;负0分。
二、 平局按盘面子数战动能价值总合评定(势运能含王)。价值大者2分,少者1分。
三、 七个兵种价值用牛顿力学原理求得如下。王3分能控制对方可延伸为9分;士2分;象2分;车17分;马8分;炮8分。兵3分。
四、 子力价值相等用时少者2分;用时一样(同时、同分、同秒);再分(15岁以下;60岁以上2分相当于举重等级。),年岁相符后手方2分。
子力价值
以牛顿力学理论为依据,分:
线动能、面动能、战动能(吃子的能量)、势动能(阵势能量,多子组合)。
势动能是行棋组阵势的主要技术。从理论到实践是可行的!是形势发展的必然。棋例如下:
例(一)兵炮问题
棋位:红方王50,兵47。 黑方王69;炮65.
裁判:按象棋规则,炮的子力大于兵,黑强应得2分。如果按战动能评价(详见子力理论),孤炮无吃子能力,战动能为WT0,而兵战动能是WT3,所以应为红方强得2分。
(例二)马、炮问题
棋位:红方 王50,马34,黑方王69,炮65
裁判:以上两例红方有势动能,而黑方炮没势动能wt0,故红方2分;黑方1分。这是科学的。
还有平局车、车;兵、兵问题。就看那一占据中线,占中线者有势动能,得2分。
以此图形式上说明和局裁判棋例,依此图坐标用坐标数码解释。
例三:车车和棋:棋位:红方,王51,车54,
黑方:王68,车65.
裁判:从局面上看子力相等。应进行下一步。如果用势动能wt可直接判红方2分。因红占据中线有势动能wtWT26,而黑方无势动能,只能判1分。象棋胜负主要靠势动能强势大小。
例四:兵兵和棋。棋位:红方,王61,兵66。
黑方,王58,兵47。
裁判,双方子力相等,因各占据位置不同,占据中线有势动能故裁判黑方2分,红方1分。
例五:双方士象全和棋,不管棋子在什位于,都是和棋。
裁判:子力完全一样,只能进入下一步确定。
例六:双方都有四个对头兵和棋。
裁判尽管双方都是多子阵形,也有战动能,但都没有势动能,只能进入到下一步裁判。
虽然是特例,裁判也不能迥避
例七 兵马问题 红方 王51,兵58
黑方 王69 马71
裁判红方占据中线势动能为wt12,黑马面动能wx8。故红方2分,黑方1分
例八 士象全和炮兵 棋位:红方,王41,士51、60,象30、52.
黑方 王59,炮55
裁判:黑兵2分黑炮无战动能wt0,总价值为7分故红方得2分,黑方1分。
3分制与先后手无关,主要以势动能大小进行裁判,棋子阵型占位很重要。
先后手问题一般人认为,先手有利要贴分贴分,其实象棋残局主要看各方的棋形阵势,阵形不好没有势动能不能取胜。如下面两例和棋,不管谁走都有先手,但先手不利
例九:四炮对轰 两例先手负。是在2015年杭州棋文化国际会上两个棋例,指出先手后胜。故红先黑胜没有理论依据。先手走的不好也会变成后手。见下图
棋位:红方 王50,士51、30.。兵48。
黑方 王69,士58、69,兵41.。
例十:诸葛空城 棋势同上也是先手不利。
棋位:红方 王50,象52,兵48、68.。
黑方 王59, 兵41、61。同样也是先手不利。
和棋主要看当时盘面上各子力势动能大小,大者2分,小者1分。比较客观合理。
以上2006年后经过几次赛事实践的经验,30人以下赛事不需要比小分就可直接排列名次
竞赛对手一律猜先。减少编排麻烦。节省时间。
象棋比赛也可增双人赛、男女双人赛,考验团队整体实力。增加趣味。
筹划三分赛事快棋赛,每人用时包干不超过20分钟,不分性别、地区,分少年组(5─15岁,成年组(16─60岁)分单人赛,双人赛。希望广大棋手支持。欢迎到周恩来故乡。
象棋不改革不能适应新时代。规则要简化,时间要缩短。
孟宝林 谈卫国
2019年2月
(网友 孟宝林 供稿)
(网友 芦宗义 供稿)